|
|
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文化 > 公元2015年2月12日,腊月二十四的鄂前旗圣火广

公元2015年2月12日,腊月二十四的鄂前旗圣火广

关键词:圣火广场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鄂前旗在线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nmgetkqq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2416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2015,我们要红红火火!先给粉丝们来两张火的图片。


外地的朋友可能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。

这就是美丽祥和的鄂托克前旗圣火文化公园。



这有什么特别的吗?

这是创造了“最大规模的民间圣火祭祀”,赢得尼斯驻上海总部的认可,荣获吉尼斯证书。

仪式中最大的祭火用锅直径11米、羊胸叉333个、火撑子27个、伊金桑读者99名、白螺号99个


祭火究竟是怎么回事?


祭火,俗称祭灶,是对火神、灶神的祭祀,是蒙古民族最古老的祭祀活动之一。


蒙古民族特别崇拜火,认为火是纯洁的象征和神灵的化身,灶火是民族、部落和家庭的保护神,能赐予人们幸福和财富,可保佑家族人丁兴旺,因此蒙古包和房屋里的炉灶、火盆、篝火堆等,都被视为火神而加以崇拜。



  鄂托克前旗圣火祭坛的火种,是从成吉思汗陵陵宫内的圣灯(长明灯)采集的。成吉思汗陵陵宫内的圣灯,是香火的象征,幸福的向往,吉祥福禄的祝愿,表达香火不断、幸福美满的祈祷。鄂尔多斯蒙古族把圣灯看作是“桶里鲜奶的结晶,滩上百草的精华,桩上五畜的养分,光明圣洁的象征”。成吉思汗宫帐内点燃着永不熄灭的“蒙克珠拉”(长明灯),已有785年历史,是民族原始文化的体现,象征人民群众美好未来的向往……

  在牧民马队的护送下,取火种的队伍进入了圣火文化广场。身着民族盛装的草原儿女,用蒙古族最传统、最尊贵的迎接方式,手捧蓝色哈达,圣道两旁迎接了圣火火种的到来。

  在祝颂人向《玛尼宏》火盆里放入阿日查,众人跪拜《玛尼宏》,念诵优美的《伊金桑》后,祝颂人用火种点燃火炬,向嘉宾代表传递了火炬;点燃祭坛圣火一刹那,鸣放礼炮、彩球腾空,鄂托克前旗圣火文化公园成为欢乐的海洋,让鄂托克前旗人民沉浸在民族盛宴中。

  在恭读《圣火祭文》后,启动了祭火仪式。四个镇及社会各界人士举着旗帜,依次上祭坛,分头到祭坛上的27个火撑投进羊胸叉,端着“哈利木” (圣水),转火撑三圈,向火撑点洒“哈利木”(圣水),进行祭火

  最后祝颂人念诵传统《圣火招福词》,祝愿鄂托克前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、人民安居乐业,各项事业繁荣昌盛。

  祭祀仪式由鄂托克前旗民间祭祀文化协会主办。

  (哈斯巴音那)
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-308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